研磨加工的基本原理
研
磨加工的基本原理
一、切削作用理论:因为磨料比零件具有较高的硬度,当零件在一&定压力的作用下,在磨料上相对滑动时,其尖刃起到切削作用。无数颗砂粒的切削作用构成了研磨加工。
二、化学作用理论:零件光洁表面,在化学活性物质(空气中的氧气)的作用下,覆盖着一层极薄的氧化膜,保护着金属不再进一步被化学反应。研磨剂中的磨料将所有凸起部分的保护膜破坏了,露出了材料的新鲜面,露出的地方又重新开始化学作用,将所有的表面又覆盖上一层均匀的薄膜。接着保护膜又被磨料剥去。这样反复的作用,使其表面达到平整光洁。
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表面,在氧化作用下所生成的氧化膜,具有以下特点:
(1)膜很薄,只有14~20埃(1埃=0.0001微米);
(2)形成很快,在钢铁表面生成只需0.05秒钟;
(3)有很高的耐腐性,保护着金属不再进一步被氧化;
(4)具有强烈的吸附能力;
(5)容易脱落,用较软的磨料能去除。
实验证明,在氧化力强的气体中,抛光效率较高;反之较低。
三、塑性变形理论:研磨的过程是塑性变形的过程。零件与研具表面峰谷相间,当互相推搓摩擦时,金属结构产生滑移,波峰补平波谷。因此,砂粒不仅是微小的切削刃,而且也是小滚子。
四、热熔理论:粗糙表面在研磨过程中,互相摩擦而产生热量,使极薄的表层在一瞬间熔化,微量不平度的波峰补平波谷。实验证明,研磨表面的温度很高,足以使金属熔化。
五、电化学反应理论:金属具有从原子状态变为离子状态,并以离子状态进入溶液的性质,因此,当金属和研磨剂接触之后,金属以离子状态进入研磨剂,而在金属表面留下一&定数量的电子。这样一来,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和进入研磨剂中的金属离子,发生了静电吸引力,金属离子被吸附在电子周围,形成了双电层,并在金属与研磨剂之间产生了电位差。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作用,上述反应会很快达到平衡。假如在研磨剂中加入一些吸收金属电子的研磨辅料,那么金属表面由于电子的丧失,金属离子会因失去静电吸引力而脱落金属表面跑到研磨剂中去。磨料的切削作用和相互摩擦作用,加速了这一过程。